我们做为穆斯林一定要取悦真主的喜,倘若我们没有取得真主的喜悦,反而恼怒了真主时如同浪费了今生,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得到真主的喜悦呢? 因此穆萨圣人问了真主:人类怎样做才能得到你真主的喜悦呢?真主:人类得到我真主的喜悦那么只有四种方式,如果谁做到这四个条件就等于得到了真主的喜悦。 第一:内心的忏悔,每个人在今世中都会犯下不同的错误,但是犯了错误后立刻向真主祈祷忏悔并感到后悔,下定决心永不再犯此类的错误。 第二:用口舌的告饶,犯了错误后内心的忏悔并口中念出忏悔祈祷词,也就是心口合一。 第三:眼中的泪,当你犯了错误后向真主祈祷忏悔并诚心的流泪,而你的泪水才能洗掉你所犯的罪刑,也能得到真主的喜悦。 第四:七窍的服务,比如:眼睛,用眼睛看一些合法的事物而远离非法事物,嘴,禁止一切的非法闲言闲语,而用来诵读古兰经记念真主,耳朵,聆听古兰经、听伊麻目演讲、听邦克、听伊斯兰有益的知识,而禁止听一些闲谈他人的话语或者伴奏歌曲等等,脚,用脚行走去清真寺,去做礼拜,禁止走一些非法场合,手,用来拿古兰经、洗大小净、可以做善事,禁止用手抽烟、喝酒、赌博、等等。 因此真主说:人类只要做到这四件事就会得到我真主的喜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杨发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要求,高瞻远瞩,为我国宗教健康发展指出一条光明宽广的道路,我们宗教界人士衷心拥护,积极响应。 纵观人类历史,任何宗教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与所属国家相认同、与所处社会相适应、与所在文化相融合。伊斯兰教在中国1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就是最好的见证。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融合发展,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为我国回、维吾尔等十个少数民族的大多数群众所信仰。明代,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深度结合,内地的少数民族穆斯林普遍讲汉语、改汉姓、着汉装,伊斯兰教以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方式传承扎根。清代,穆斯林知识分子继续推进“以儒诠经”,内容涵盖哲学、道德、伦理、生活等方面,主张“忠于真主,更忠于君父,方为正道”,伊儒会通达到历史高峰。近代以来,各族穆斯林爱国意识不断增强,践行“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的教导,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大穆斯林群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反侵略决心,与各兄弟民族一起浴血奋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穆斯林兄弟姐妹们与全国各族同胞同呼吸共命运,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一道跨入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时代。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进程中,不断丰富新内涵、打上新印记,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理性、平和、包容的可贵品格,也为世界各地伊斯兰教的本土化提供了中国经验。 近年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影响下,我国伊斯兰教领域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一些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盲目效仿外国模式,一些领域出现“清真”概念泛化、宗教干预社会世俗生活现象,一些人“重教规轻国法”“只知是信徒、不知是公民”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 我们深知: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伊斯兰教的成功经验总结,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伊斯兰教事业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必须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同心同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就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伊斯兰教,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努力提高穆斯林群众
清高伟大的真主在优素福章里说道:“他说:‘我的孩子们!你们去打听优素福和他弟弟的消息吧。你们不要绝望于真主的慈恩,只有不信道的人们才绝望于真主的慈恩。’”【《古兰经》12:87 】真主至大! 著名学者萨利赫•穆格密斯(愿主慈悯之)说:尽管先知叶尔孤白(愿主福安之)接二连三地遭遇了灾难和变故,但他身上有一样东西却始终未变,那就是:对真主美好的托靠。 因此,《古兰经》第12章,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原则: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对真主的慈悯绝望。 世上很多人才貌双全,拥有让人羡慕的工作职位和学历,但他们却不快乐。无论物质上是多么的丰厚,但他们都不会感到满足和幸福。不幸福的人,往往容易被时间摧残,渐渐淡忘了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其实,幸福是一种抽象的感觉,虽然因外在因素会改变,但更多关系是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定位和态度。那么真正的幸福又是何等事物呢?其实就是拥有感恩的心,才是快乐的秘诀。对生活的种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态,即使物质生活再贫穷,也能拥有很多快乐。因为幸福与快乐并不是附属在物质和财富里,而财富与和物质只是一种致人产生喜悦和悲伤不同程度的一种诱因,而不是真正的幸福本身。 首先要认识感恩是爱的根源这一原则,而拥有知足之心,是首要条件。如果我们对生命所拥有的一切能心存感激,便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以及人生的价值。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那么,即使遇上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或顺利解决。 曾经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穷困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主赐你们好光景之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彷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依娃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
摘 要 与崇尚武力,奉行“丛林规则”的西方文明不同,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讲“和平”、“和为贵”,奉行与人为善、以邻为伴,以理服人,以德化人。深入开掘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和平资源,对维护世界和平,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构建和谐世界和“和而不同”,多元共存的全球文明新秩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和平理念 1.“和平”、“和为贵”——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对和平的追求 作为两大东方文明的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都酷爱和平,把和平作为一种崇高的目标而孜孜以求。 伊斯兰文明是一种崇尚和平,厌恶战争和暴力的文明。然而,长期以来,伊斯兰世界尤其是中东地区,由于它在世界地缘政治中所占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它所拥有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它成为列强逐鹿和各种矛盾的焦点,从而战火不断,硝烟四起,伊斯兰文明也被西方有些媒体借机描绘成好战的恐怖主义的文明,穆斯林被妖魔化,动辄称为恐怖分子。事实上如果透过弥漫于伊斯兰文明之上的烟雾,深入探索,冷静分析,就会发现,伊斯兰文明是一个崇尚和平,厌恶暴力的。和平是伊斯兰文明的基本宗旨。 首先,从作为伊斯兰文明的核心——伊斯兰教的名称来看,它没有以其先知的名字被命名,也没有以它的发祥地的地名被命名,它超越了所有这些个人的 、民族的、地域的界限,而被命名为“伊斯兰”。“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其含义就是“和平 ”,与“战争”、“仇恨”、“恐怖”相对,旨在强调反对战争,消除仇恨,传播和平。 其次,从穆斯林之间见面时的问候语来看,也体现了和平的宗旨。穆斯林相见,用一句既特别又普通的问候语:“安色俩目阿来以库穆”,意思是:愿真主赐你平安!无论是亲友熟人见面,还是萍水相逢,素不相识,都用这种方式问候。答词是:“瓦阿来以库穆色俩目”,意思是愿真主也赐你平安!也就是说,穆斯林把和平当作一个首要的目标和愿望来追求。 第三,从伊斯兰教的经典来考察,和平也是其主旨之一。《古兰经》处处强调和平,反复申言和平,总共有155处讲到了“色俩目”,即和平,试举几例:“至仁主的仆人是在大地上谦虚而行的;当愚人们以恶言伤害他们时,他们说:和平”(25:63)。“当他们听到恶言的时候,立即退避,他们说:‘我们有我们的行为,你们有你们的行为。祝你们平安(和平)!我们不求愚人的友谊’”(28:55)。“敬畏主者将一队一队被邀入乐园,迨他们来到乐园前面
我们有时会问:“生活过得好吗?”,这句话背后隐含了我们对自己、对亲朋生活素质的关注和追求。甚么是“生活素质”?如何判断它的好坏? 有说香港生活素质较不少外国城市逊色,生活逼人、压力过大、工时过长、社会矛盾持续等批评不绝于耳。现时香港人的生活素质处于怎样的境况?我们是否都是金钱挂帅,只以经济财富为生活素质的重要指标?香港社群对生活素质抱持怎样的追求?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成功者了,他们有财,有势;也有些人一生追求物质的财富,到头来却是一场空,他们为这一切付出了一生,却没有享受到一个真正快乐的人生。 现代的人为了工作,家庭,事业,学业奔波劳碌,甚至像机器一样埋头工作,从来没有时间去思想在世上如何才能过一个轻松,快乐,讨主喜悦的生活,并得着真主所赐的福气。我们一生的追求到底是什么?对于我们穆斯林来说,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终极的问题,也是一个宏观的人生基本问题。我们看看古兰经中造物主对我们的教导,教诲我们的原则是什么?他告诉我们一生所要追求的是什么?他给我们的指引到底是什么? 1-伟大的真主在论及先知努哈(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时说:我说:你们应当向你们的主求饶他确是至赦的,他就使丰足的雨水降临你们,并且以财产和子嗣援助你们,为你们创造园圃和河流。(71:10-12) 2-伟大的真主在论及先知乎德(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时说:我的宗族啊!你们应当向你们的主求饶,然后归依他,他就把充足的雨。(11:52) 在这两节经文中,告诉我们,人一生所追求的是要获得两样东西:一是今生在这世上的福祉或幸福 ——从真主而来的幸福和福气,我们活在福气之中,是福杯满溢的;二是后世的吉庆 ——就是将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时候的福祉, 那就是天堂 。那么让我们看看古兰经及圣训里告诉我们给养的钥匙和获得伟大的真主降示给养的最重要的因素: 积极寻求给养 应积极寻求给养因为先知穆罕默德(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曾说:“主啊!当我的教生积极寻求给养时,求你赐他吉庆!” 假若各城市的居民,信道而且敬畏,我必为他们而开辟天地的福利,但他们否认先知,故我因他们所作的罪恶而惩治他们了。(7:96) 托靠真主 无论任何事情,信士应当完全的信赖、妥靠真主,古兰经说:谁信托真主,他将使谁满足。真主确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的,真主确已使万物各有定数。(65:3)欧麦尔•本•罕塔布(愿主喜悦他)的传述,真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并使
历代先知们流传的一句遗训 إِنَّ مِمَّا أَدْرَكَ النَّاسُ مِنْ كَلَامِ النُّبُوَّةِ إِذَا لَمْ تَسْتَحِي فَافْعَلْ مَا شِئْتَ 穆圣说:人们从历代先知的言论中获得的一句遗训:如果你不知羞耻,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布哈里圣训实录 3483) 穆圣说:如果你不知羞耻,可为所欲为。此话属历代先知所言。(布哈里圣训实录 3484) 穆圣讨厌一件事时,能从他的脸色中看出来。他比深居闺房的女孩还要腼腆。(布哈里圣训实录) 穆圣碰见一位辅士,他正奉劝一人放弃腼腆的性格。使者说:别管他,知耻是属于信仰。(布哈里圣训实录) 穆圣说:各宗教都在倡导美德,伊斯兰所倡导的美德是廉耻。(伊本.马哲圣训集) 穆圣见一人没有穿裤子在旷野洗澡,他便登上讲台说:真主是害羞者、遮盖者,他喜欢知耻和遮羞,你们谁沐浴时,当遮蔽住羞体。(艾卜达乌德圣训集) 穆圣说:男子不要互看羞体,女子不要互看羞体,男人不可在一个床铺里同床共寝,女子不可在一个被子里肌肤相碰。(穆斯林圣训实录) 一位妇女戴着面纱来向穆圣询问其阵亡的儿子。圣门弟子问她:得知儿子阵亡,你还戴着面纱来吗?她说:若我失去了儿子,那我绝不愿丧失我的廉耻。穆圣说:你的儿子是烈士。 (艾卜达乌德圣训集) 穆圣说:正信有七十多个分支,最贵的是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最低的是清除路障。知耻是正信的一个分支。(穆斯林圣训实录) 穆圣说:害羞全是好的。(艾卜·达乌德圣训集)
优索福圣人在国王的家庭里一天一天的长大成人,而国王的女人对于优索福的成长也非常关心,长大后国王的女人对优索福青睐有加,她有了对优索福无法控制的欲望,有一天国王的女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进了优索福的房间关闭了七道门,然后不知不觉的从后面撕烂了优索福的衣服,而优索福开门外逃,一直开到了第七道门时碰见了国王,而国王看见了那一幕时他的女人相出了一个诡计,然后诬告优索福,看看你养大的奴隶是怎样对待你家庭的,因此优索福有口难辩,国王的女人与优索福争论的时候国王也难以定论,他也不知道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的,这时候在国王的家里有一个不会说话的儿童,而这个儿童就在这一刻开口说话了,他说:国王啊!你请看优索福的衣服,从后面撕烂的还是从前面撕烂的,你身为一国之王难道看不出这么个事吗?历史上开口说话的儿童总共有四个,而为优索福作证的这个儿童就是其中之一,这时候国王看出了优索福的清白了,因此国王对着优索福的面对自己的女人说:这一切都是你们女人的诡计,女人们诡计太多了,又给优索福说:不要对任何人说起你跟她发生的这一幕,随后国王叫自己的女人向真主做祈祷(忏悔),祈求真主饶恕你的今天的过错,但不久后这件事传遍了整个城里与大臣们的女人的耳朵里,后来那些女人对国王的女人是闲言碎语说三道四,笑话她身为一个国王的女人喜欢了一个买回来的奴隶,把自己的感情投放于一个奴隶身上,有失自己高贵的身份,在她们眼里国王的女人一下子成了低贱的女人,而国王的女人听到那些女人们的话时非常之生气,然后国王的女人想了个办法,给每个女人发了请帖,请帖上没有表明邀请的目的但写了日期,在这一天所有女人前来参加,给每个女人发了个苹果附带了一把水果刀,正在她们削吃苹果的时候,国王女人给优索福换了新衣服,然后下令优索福进入这些女人们在坐的房间,当优索福进入房间的那一刻,那些女人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都在默默自语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不是人,是个天仙,在阿丹的子孙中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俊美的人,因为优索福的俊美女人们都神不守舍,忘却了自我,一边吃水果两眼直盯着优索福,有的女人在削苹果的时候割了自己的手,也有些女人割了自己嘴皮,她们割伤了自己却没感觉到痛,就在此刻国王的女人也进入了房间,国王的女人看见那些女人们的一幕时她们连自己都不如,因此对众女人说:这个人就是你们议论取笑我的那个人,我对于优索福的爱慕与要求他拒绝了我,那么今天你们的手与嘴皮怎么了
一、伊斯兰出现前的世界文明格局 季羡林认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其实,比这四个文明更早的两个世界文明也曾经辉煌数千年之久,那就是被称为世界文明摇篮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尼罗河文明,这两大文明有6、7 千年的文明史,比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悠久,遗憾的是这两大文明盛行几千年后最终还是进入了历史博物馆,而给这两大文明带来灭顶之灾的则是古罗马和古波斯两大帝国。 在伊斯兰教出现前一千多年间,东方与西方的较量就没有停息过,从公元前500 年历时半个多世纪“希波战争”,到罗马帝国与萨珊帝国战公元三世纪至七世纪初的历时400 年的数百次战争,已经造成数百万人沦为奴隶,当时的世界真是动荡不安。 阿拉伯蒙昧时代的社会状况:一是战争连绵,社会混乱。以血缘为纽带所组成的不同氏族和部落构成半岛游牧社会的基本细胞,氏族成员绝对效忠各自的氏族部落,并热衷血亲复仇,一百多年内,发生1700 次战争,活埋女婴,哀鸿遍野;二是经济困难,资源匮乏,各氏族和部落为争夺畜群、牧场和水源,始终处于绵延不绝的劫掠和旷日持久的厮杀中,致使半岛弱肉强食;三是多神偶像崇拜杂乱,阿拉伯半岛盛行原始宗教和拜物教,其崇拜物繁杂,在卡尔白天房供奉有360 多个不同的偶像,不同偶像的信徒之间大打出手;四是半岛生存危机加剧,两大帝国拜占庭和萨珊王朝长期在西亚的角逐和争霸,萨珊占领两河流域,罗马占领了埃及、叙利亚,两大帝国早已对阿拉伯人垂涎已久,把阿拉伯人当作囊中之物,迟早会把他们鲸吞掉。 就在阿拉伯社会动荡不安,战争连绵,内忧外患,民族存亡的之际,在人们迫切渴望和平的历史时刻,一位伟人应运而生,他就是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570—632),他传播了和平之教——伊斯兰教(顺从、和平),通过20 多年的传播,伊斯兰教统一了半岛。伊斯兰教以共同的信仰打破了半岛以血缘为纽带的狭隘部落关系,消除了部落割据、劫掠为生和血亲复仇的痼疾,促进了阿拉伯人的融合与团结,从而为统一的新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伊斯兰的出现不仅挽救了阿拉伯人于水深火热之中,还迅速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让已经形成上千年的世界格局重新洗牌,并从此形成了延续上千年的世界新格局,从而为不同民族营造了千载难逢的和平发展契机,对东西方世界文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伊斯兰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东地区逐渐成为恐怖主义事件的高发地区。在中东地区一些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中,自杀式袭击、汽车炸弹等暴力恐怖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区,也有一些组织和个人打着“吉哈德”的旗号,策划和实施暴力恐怖事件。恐怖主义发生地的转变,不免让世人产生了一些疑问,那就是这些暴力恐怖事件与伊斯兰教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 根据不同的统计数据,今天全球的穆斯林人口在13到16亿。因为极少数人的暴力恐怖活动,就给十多亿人的信仰贴上另类的标签,显然是错误的做法。 然而,尽管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学者和很多伊斯兰教的研究者不断重申伊斯兰教崇尚和平、谨遵真主之正道的根本精神,但似乎不能完全消除许多人心中的疑问。现今世界上的一些恐怖主义事件为什么与伊斯兰教因素有所关联?它们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否出自于宗教教义或是信条?如果将目前被认为与伊斯兰教因素有关联的恐怖主义活动从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来进行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一、政治无序引发的恐怖主义 20世纪中期,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独立运动兴盛,之后现代民族国家成为世界体系中的主要单元。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从北非、西亚再到南亚,现代的穆斯林国家纷纷独立。但是,一些穆斯林国家政治发展的道路并不顺畅,传统的民族、部落、宗教、教派等次于国家认同的身份标志依然强大,致使它们至今未能完成向现代国家转型的任务。加之受制于当今世界体系中大国的霸权,一些国家的政局更加多变。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穆斯林有志之士致力于立足宗教、挖掘传统资源,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充满内部张力和外部压力的痛苦转变过程中,也有人开始以极端主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为了从伊斯兰教传统资源中寻求自己的合法性,他们往往违背伊斯兰教中正的思想教导,对宗教进行偏狭刻板的解释,以极端的思路配合暴力和恐怖手段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 过去十多年里,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频率与穆斯林国家的政治局势有着密切关联,政治无序是恐怖主义的温床。恐怖袭击的实施者打着宗教旗帜,但最大的受害者正是同为穆斯林的其他国民。这种无视他人生命的做法与伊斯兰教教义相悖,完全违背了伊斯兰教所指引的中正之道,因此一直受到穆斯林世界广大民众和宗教学者的强烈谴责。 二、外来干涉与恐怖主义 与此同时,自“9·11”事件至今,西方一些国家也数次出现由穆斯林身份的人员策划实施的恐怖活动。
人生在世,难免做做出不尽人意的事情。然而,在人道方面最不义,最不孝的举动便是让母亲流泪。因为,母亲给予了我们太多的爱,为我们付出了一生。她们从来都没有在儿女上后悔过。所以让母亲流泪,的确为人所不齿。 古往今来,孝敬父母已经是人类的道德标准,尤其孝敬母亲。母亲这一辈子为了儿女可谓操碎了心。真主在《古兰经》中说:“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亲弱上加弱地怀着他,他的断乳是在两年之中——我说:‘你应当感谢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后的归宿。’”(《古兰经》31:14) 先不说别的,单单就是十月怀胎就已经够母亲受的了。母亲的身体本来就很单薄瘦弱,而我们却在母腹中一天天长大。平常我们多吃几口都会撑的难受,那么对于一天天渐渐长大的活体,母亲该承受多少痛苦?再者怀孕期间肯定是寝食难安。长达十月一天比一天痛苦,我们又有谁了解过这样的疼痛?或许只有当了母亲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吧!所以,再大的困难也不能让母亲为我们流泪。 出生后母亲就是我们的全职保姆,不分昼夜,没有作息时间,只要我们有所需求,“哇”的乱叫一通,母亲便忙碌起来。为我们掂尿、掂屎,换尿布、换衣服、洗尿布等等一切又脏又累的活全由母亲一人承包。 当我们咿呀学语、走路的时候,母亲整天围绕着我们身旁转,又是抱,又是扶。总之,最粘人的时期是在母亲的怀里度过,那么母亲是铁打的吗?母亲就不知道累吗?为什么还要让母亲为你伤心流泪? 步入学校后,父母总是为了我们学费不停地奔波。在我们还未起床的时候,母亲就早已经为我把刚烙好的饼子装在我们的书包里,而且在我们出发时千叮咛万嘱咐。她每天就是那么的唠叨,每天都是同样的叮嘱。难道母亲喜欢唠叨吗?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儿女平安回家罢了,她们每天都在期待我们放学归来。母亲期望着我们回家,我们怎能让母亲流泪? 好不容易结束上学时代,步入了社会中。工作上的烦心事总让我们心情压抑,甚至很久都不回家看望母亲。有多少次,母亲守着电话呆呆的望着,她多么希望儿女能够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报一声平安。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比我们更难受。我们怎能忍心让母亲流泪呢? 岁月的刀一天天勾勒着母亲的脸庞,一道道皱纹背季节更变风霜雨雪磨打出来。当我们步入中年为人父母的时候,母亲早已比我们矮了半个头,她们老了只是我们没有在意罢了。 伊斯兰主张孝道父母,孝道本就是人之根本。俗话说:万恶淫为首 百善孝为先。时不待人,我们应该早一点敬孝。尽孝不在于给母亲多少件衣
1 · 你是否知道? 穆圣(愿主福安之)为圣时年仅四十岁。 2 · 你是否知道? 穆圣(愿主福安之)归真时年仅六十三岁。 3 .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的舅舅们是佰尼·楠贾勒和佰尼·祖赫勒。 4 ·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的乳父是哈勒斯·阿卜杜·欧扎。 5·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最喜爱的人是吾萨麦·宰德·哈勒斯。 6 · 你是否知道?胡宰伐·耶麻尼是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秘密的人。 7 · 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的援助者是祖拜勒·安瓦姆。 8 · 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的血统隶属于古莱氏-阿德南部落。 9 ·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妻子十三位。 10 · 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的两位外孙是哈桑胡赛因。 11· 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一生中所发生的战役是27次。 12 ·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亲自参加过的战役是9次。 13 · 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的别号是艾卜·噶西姆。 14 · 你是否知道?赛克布、穆尔泰吉兹、泰勒布、莱黑夫、利扎兹是穆圣(愿主福安之)的马的名字。 15 · 你是否知道?给穆圣(愿主福安之)投毒的那个犹太女人名叫宰乃拜·宾特·哈勒斯。 16 ·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聘娶的那两位女奴是赖哈奈·宾特·宰德和克卜特部落中的玛丽娅。 17 ·你是否知道? 穆圣(愿主福安之)的宝剑名叫( 祖利·法噶勒、佰塔勒、黑夫、麦哈祖姆)。 18 · 你是否知道?想要把石头扔在穆圣(愿主福安之)身上的那位犹女人名叫盖比莱·宾特·奈兑勒。 19 ·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的女婿有阿里·艾卜·塔里卜、欧斯曼·安法尼、阿绥·赖比尔、艾卜·赖哈卜的两位儿子欧特佰和欧泰佰。 20 ·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姑姑的儿子名叫宰拜尔·安瓦姆。 21·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的奶奶是法图麦·宾特·麦赫祖敏耶。 22·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身边的诗人有罕萨尼·萨比特、阿卜杜拉·莱瓦海、卡尔卜·马利克。 23·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从塔伊夫返回时,保护他的那个人名叫穆特耶姆·阿丁也。 24·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归真后最后一个看过穆圣(愿主福安之)人的人名叫盖斯姆·阿巴斯·阿卜杜·蒙塔利卜。 25·你是否知道?穆圣(愿主福安之)的乳母是赛尔丁耶部落的哈利麦和艾卜·莱海布
中国现代伊斯兰教四大阿訇之达浦生 达浦生(1874~1965) 中国伊斯兰教著名阿訇、教育家。与哈德成、王静斋、马松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阿訇”。名风轩,以字行,经名努尔·穆罕默德。回族,先祖西域人,后裔数迁至江苏六合定居,出身伊斯兰经学世家。7岁入蒙馆学汉文,10岁始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攻读伊斯兰经籍,曾入六合南寺义学和南京常巷清真寺义学学习。1894年赴北京牛街礼拜寺师从王宽阿訇学习教义、教法,1896年学成“穿衣挂幛”。1899年返回六合任清真寺阿訇,并创办广益小学。1905年再次赴北京任牛街礼拜寺阿訇。1907年,应王宽阿訇之邀协助其创办回文师范学堂,后任北京笤帚胡同礼拜寺阿訇。1912年,受甘肃提学使马邻翼之聘,任甘肃省回民劝学所所长兼省视学六年,在各地倡办回民小学。1921~1927年间数次赴南洋考察伊斯兰教育。1928年,与哈德成阿訇创建“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和“中国回教公会”,任该校校长。1932年,被推举为“上海回教礼拜寺联合会”代表和“上海穆斯林护教团”团长,为《南华文艺》侮教案进行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筹款救济回族难民。1938年12月,赴南亚、中东宣传中国抗日战争,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告世界穆斯林书》,揭露日寇侵华罪行,呼吁世界穆斯林支持中国抗战。次年2月,出席了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召开的“世界回教大会”,当场揭露日本与会代表的阴谋活动。归国后继续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将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迁至甘肃平凉,改名私立伊斯兰师范学校,任校长,为西北各省区培养了一批穆斯林教育人才。1940年任民国政府参议员。1942年,作为社会贤达参加了南京旧政协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潜心写作《伊斯兰六书》。1952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赴赫尔辛基参加了“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同年率团前往麦加朝觐并任团长。历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1955年担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曾多次出访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伊斯兰国家。1956年,以宗教顾问身份参加了周恩采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达浦生爱国爱教,毕生致力于穆斯林事业,为发展中国伊斯兰教育和宗教领域的对外友好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65竿6月21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现代伊斯兰教四大阿訇之哈德成 哈德成(1888—1943) 中国现代伊斯兰教学者、教育家。与王静斋、达浦生、马松亭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名阿訇。经名希拉勒丁(Hilal al—Din,即宗教的新月)。原籍陕西南郑,早年随父哈希龄移居上海。幼年曾读儒书,并随其父学阿拉伯语。16岁时,到江苏镇江和河南投伊斯兰教经师深造。后担任上海浙江路清真寺(俗称外国寺)教长,仍孜孜深研经义,自修阿拉伯语、英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1913年赴麦加朝觐,翌年回国,与教内同仁共谋筹款、兴学大计,发起成立协兴公司,经营海外贸易,以赢余为培养人材之资。1919年出任驻锡兰(今斯里兰卡)、埃及经理,以博学多闻而深得外邦穆斯林敬重。1924年回上海,与马刚侯等筹组“中国回教学会”,并发行该会《月刊》,翻译《古兰经》,相继刊出第1~3卷译文。1928年与达浦生等创办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并选派优秀生赴埃及留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租界筹办慈善事业。1941年拒绝日寇利诱威胁,化名马国成,只身辗转逃抵重庆,并谢绝国民党政府聘任,到云南边疆穆斯林村庄沙甸,协助其学生马坚翻译《古兰经》,并任教于养正阿拉伯语专科学校高级班。1943年10月25日因病归真于沙甸,终年56岁。 哈德成爱国爱教,毕生献身于伊斯兰教文化教育事业,对教义研究较深,对《古兰经》微言大意,理解尤精。他在上海外国寺任教期间,每逢主麻聚礼或尔德会礼宣讲“卧尔兹”,面对各国操不同语言的穆斯林,当场交替用汉语、英语、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宣讲,博得称赞。曾在寺内设《古兰经》讲座,一时中外穆斯林执经求教者络绎于途。他桃李满门,所选送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的优秀生马坚等,在学术、教学上均有显著成就。在学术上,早年参与主持编辑《中国回教学会月刊》、《上海伊斯兰师范校刊》和普及读物《回教初步浅说》等。20年代上海《申报》总主笔伍特公等翻译的文言本《古兰经》,40年代马坚翻译的白话文《古兰经》,均由他口授指导,为之诠释。抗日战争期间,他拒绝日寇利诱威胁,并谢绝国民党政府聘任,只身来到云南沙甸,协助其学生马坚翻译《古兰经》。他赤诚的爱国气节和行动,忧国忧民的精神,抵制日伪当局威胁利诱、拒绝官位厚禄而清贫自守,倾心于伊斯兰学术文化研究的高尚情操,深受中国穆斯林的赞佩。
马松亭(1895~1992) 中国伊斯兰教著名阿訇、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与王静斋、哈德成和达浦生并称为中国现代“四大名阿訇”。曾名寿龄,经名阿卜杜·拉希姆。回族,北京市人。他出身阿訇世家,青少年时期继承父业,遍访名师,学习阿拉伯语文,钻研伊斯兰教教义、教法,于1921年在当时北平花市清真寺“穿衣挂幛”(毕业)。后在清水、涿县、济南、北京、重庆、台北、香港等地清真寺任职讲学,培养了大批经学人才。1933年赴麦加朝觐。他毕生致力于发展中国伊斯兰教育事业,弘扬伊斯兰学术文化,促进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学术文化交流。1925年在济南同唐柯三等人创办了成达师范学校。1929年以后,在北平先后主持创办了《月华》杂志和《成师》校刊。30年代,他曾两度出访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经商谈选送了许多穆斯林学生在该校留学深造,其中不少人后来在中国的教育、科研、翻译和宗教学术研究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1934年访问埃及、巴勒斯坦等国,携回了有各种书体的成套阿拉伯文铅字,经成达师范出版部翻制成铜模后广泛使用,对在中国铅印伊斯兰经籍和教材起了重要作用。1936年,他用埃及国王福阿德一世赠送中国穆斯林的大批经书在北平创建了颇具规模的“福德图书馆”。1945年和1947年先后同马淳、庞士谦等在重庆和北平创办了伊斯兰经学研究班、北平回教经学院等新式学校。他除亲自执教外,还聘请国内外有名学者和教授任教。1947年开办了“月华文化服务社”,出版发行《月华周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协助人民政府宣传贯彻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动员穆斯林群众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祖国建设事业,并于1953年参加赴朝慰问团,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4年后,历任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等职,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马松亭在伊斯兰教学术思想方面有独到见解。1934年,他在北平讲演时提出:(1)宗教是“指示人类生活的一种大道”,是“维系社会的一种法程”。伊斯兰教“是入世的,非出世的;是治世的,非弃世的;是积极的,非消极的;是进化的,非退化的;是乐观的,非悲观的”等等。(2)他除了从信仰方面阐述伊斯兰教的“精义”外,还从社会生活方面提出伊斯兰教“重团结,爱团结,重民权,重教育,重伦常”,从物质生活方面指出伊斯兰教“奖励生产、重懋迁、节制资本
中国现代伊斯兰教四大阿訇之王静斋 王静斋(1879-1949),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学家、翻译家、大阿訇,与哈德成、达浦生、马松亭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阿訇”。静斋名文清,经名叶尔孤白。回族,清光绪五年(1879)农历二月初二日诞生在天津清真北大寺附近一阿訇世家。8岁时始学习阿拉伯文,受教于其父兰庭阿訇膝下。 光绪二十年(1894)起,静斋正式进经堂学习阿拉伯语读本及浅近教法学十余种,间亦涉猎一些波斯语。不久,他又先后投于李长贵、马玉麟、于勉斋、金连荣、刘绪魁、海思福等阿訇门下。 王静斋一生以追求学问为最大的乐趣。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终于使他成为中国伊斯兰教一代宗师。他通晓《古兰经》经注学、圣训学、教法学、教义学及伊斯兰教历史,精通阿拉伯语、波斯语,对古汉语、英语亦有相当造诣。历任河北、北京、辽宁、黑龙江、天津、山东、台北等地10余所清真寺教长,设帐讲学,弟子众多。1922至1923年,因“耻于应具之知识落后,当为之善功有缺”,为扩充眼界,增广见闻,取长补短,考察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实况,以便日后在华推广新式伊斯兰教育,有益于国家与教门的进步和发展,在马君图、马榕轩等人资助下,王静斋偕弟子马宏道从天津出发,经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印度麻达拉司、孟买、苏彝士抵开罗,考入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在此期间,他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每天除在校受课外,还要携带纸笔赴埃及国立图书馆阅书并随时抄录。“于是,千百年来未经前人解开之疑问,得以解决者很多。”1923年秋,与马宏道赴麦加朝觐后,顺便在沙特阿拉伯各地及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安卡拉等地游历,考察伊斯兰世界现状,受到近现代伊斯兰教改良主义思潮一定程度的影响;还搜集和抄录了阿文经典600余种,为后来从事译经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9月,在弟济民、子宝琮协助下,王静斋创办了《伊光》月报,自任总经理兼编辑、记者;尹伯清、陈鹭洲、张石麟、王辉庭等先后任编辑、会计、发行等。在《创刊词》中,王静斋写道:“现今的世界,非从前可比,东西洋如同是里外屋,种种的消息时发时至,所以国际间相需互助,各施其发展国权的巧妙手段。独有我国的同人,对于国外本教的消息茫无所知……本报愿作国人的耳目,按期将本教各国的近闻介绍给大家……作各方穆民同胞研讨学问、互换智识的小机关。”社址设于天津清真北大寺。月报每期4版,1万多字,内容丰富,有经训、教义、教法、教
欧洲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的注入而开始的。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亡后,最早居住在欧洲北部地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水平的“蛮族”、日尔曼人统治了西欧,创造了基督教的神学政治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被视为“异教”文化加以抛弃和破坏,欧洲古代文化遗产在当时欧洲的基督教世界丧失殆尽。但是,在基督教领域之外的阿拉伯人占领区,如耶路撒冷、开罗、亚历山大里亚、西班牙(这些地区原为罗马帝国的属地),仍保留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 从八世纪后期到十世纪初期的百余年里,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一场有组织的翻译欧洲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典籍的运动,史称“百年翻译运动”。经过这场运动,大量古希腊、古罗马著作得以保存下来,并经过阿拉伯人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还有新的发展。到中世纪后期,这些以阿拉伯文字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经过阿拉伯学者和其他学者的努力,又陆续被翻译成欧洲多种文字特别是拉丁文,重返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养料。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存续和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季要作用。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所指出的:“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重新发现,修订和增补,承前启后,这些工作都要归功于他们(指阿拉伯学者——引者注),有了他们的塑力,西欧的文艺复兴才有可能。” 阿拉伯一伊斯兰哲学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为欧洲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在基督教神学统治下的欧洲,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奴婢,而在同期的阿拉伯一伊斯兰哲学界则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哲学家,他们吸收了古希腊的一些哲学观点,形成了饱含丰富的唯物主义因素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传入西欧后,打破了基督教神学的垄断局面,唤起了人们摆脱禁欲主义束缚、追求自身价值、进行理性思考的意识。阿拉伯一伊斯兰哲学奠定了人文主义、近代早期唯物主义自然科学思潮、宗教改革运动这三股最终导致欧洲基督教神学统治瓦解的进步力量的理论基础。同样,在文化教育领域,阿拉伯人“帮助西方的想象力摆脱了陈陈相因的、狭隘的清规戒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在内容和创作风格上,都受到阿拉伯文学作品的影响。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的语言中吸收了大量阿拉伯语汇。欧洲许多国家仿效阿拉伯的做法,重视教育、兴办大学,“阿拉伯的各大学曾为欧洲各大学的模范”。 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然科学成
寿县清真大寺 寿县清真寺,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 1627年),经御批建造,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三A旅游景区;全国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名冠华东六省一市。 著名大阿訇王敬斋曾出任寿县清真大寺教长。 相传唐宋时,寿城清真寺建于县城西北隅,明代移建于今址。光绪《寿州志》记:“清真寺在城内留犊坊,康熙年建。”1977年修寺时,见前大殿屋顶望砖四块,文曰“天启年建光绪庚寅年重修朱彩良经手”;“重修大殿阿訇刘国治,掌教梅映辉、梅春天、赵天培、梅文全,仲冬报竣”;“董事杨得山、朱怀亮、王元兴、赵元标,道光己巳年杏月立”;其四为阿文,译意为“求主给我们开慈悯之门”。1980年维修寺院时,发现两块藏于殿顶内的志年望砖,铭文一为“明天启年建,道光年重修”, 一为“光绪年重修”。清大殿筹建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占地5400平方米。1981年寺内维修时,于殿顶发现纪年砖两块,铭文分别为“明天启年(1621-1627年)建,道光年(1821-1850年)重修。1986年大殿落架大修,于瓦椽上发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墨水字样。1995年国家民委拨款200万元修缮一新。 寿县清真寺位于寿县寿春镇回民聚居的清真寺巷内,座西向东,占地5632平方米,属古殿宇式建筑,建筑呈现出向徽派的演进,大多灰砖板瓦,低调宁静。清真寺院落东西长128米,南北宽14米。中轴线上,布置三进重院.前院正门为大中门,两侧设偏门,院中有古井;正屋为二门,两侧设偏门,无厢房。 二进院落是为中院,正殿为无像宝殿即礼拜殿,面阔5间,深7间,殿四周均有走廊,立有石廊柱,正面通作隔扇门,殿南、北两侧各开券门5道,两股一体,重檐歇山顶,以勾连搭式衔接。殿内明柱50根,内涵49间半,936平方米。结构、雕饰均具有明代建筑的特点。殿内原悬二十块清康熙年间至宣统年问赐匾,已不存在,尚有乾隆至光绪年问碑刻六方。殿前为宽广的平台。南北讲堂及附属建筑,北讲堂西接“筛海洞”。南北面观,檐飞角交,璧合珠联;东西相望,壮阔雄伟,浑然一体。 院中银杏数株(树围五米多,树龄六百年以上,是国家级一级保护植物)、参天蔽日,掩映着殿庑门廊,呈现一派肃穆庄严的气氛。后院由无相宝殿环以垣墙组成。《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一书称为“国内较为少见的巨大华丽的伊斯兰教建筑”。 在节假日期间,游客络绎不绝的到清真寺参观,看到如此古朴、恢弘